作為雅安市屬國有企業,雅安交建集團始終將助力鄉村振興作為重要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,嚴格遵循“派得出、留得住、干得好”工作導向,從人員選派、資源傾斜到保障支撐構建全鏈條工作體系。自派駐駐村工作隊進駐名山區車嶺鎮石堰村、悔溝村以來,工作隊在車嶺鎮黨委、政府統籌領導下,協同村“兩委” 緊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核心任務,以集團資源為堅實支撐、專業優勢為重要依托,在兩個幫扶村同步推進黨建強基、產業提質、基建補短板、民生暖民心四大行動,用實干破解鄉村發展難題,為兩地鄉村振興注入強勁“交建力量”。
黨建領航筑堡壘,雙村同步強根基。集團駐村工作隊始終將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振興“先手棋”,在石堰村、悔溝村同步推動黨建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,持續筑牢 “紅色戰斗堡壘”。(1)規范組織生活提效能。在兩村嚴格落實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,依托集團“黨旗紅·交建藍”等黨建品牌資源,累計組織政策宣講、技能培訓、紅色教育等活動20余場次,覆蓋黨員群眾500余人次;其中,石堰村聚焦黨員能力提升,開展專題培訓11場次,悔溝村細化“三會一課”流程標準與考核機制,堅決杜絕“走過場”,兩村黨員理論素養與服務群眾能力均實現顯著提升。(2)激活黨員作用顯擔當。石堰村創新設立“黨員先鋒崗”“黨員責任區”,動員黨員帶頭參與人居環境整治、矛盾糾紛調解、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30余場次,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余個;悔溝村通過高質量組織生活強化黨員凝聚力,推動黨員主動投身產業發展、民生項目攻堅一線,切實讓黨員身份“亮出來”、作用“顯出來”,兩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彰顯。(3)培育后備力量強梯隊。聚焦村黨組織梯隊建設與長遠發展,兩村工作隊聯合車嶺鎮黨委、村“兩委” 建立“一對一”幫帶機制,通過實踐鍛煉、業務培訓、跟班學習等方式,為石堰村吸納2名25歲以下優秀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列為村級后備干部,為悔溝村發展2名年輕黨員,切實為基層黨組織注入“新鮮血液”,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根基。
精準監測防返貧,民生底線雙村共守。集團駐村工作隊始終把防止返貧致貧作為底線任務,堅持 “底數清、情況明、措施實”工作原則,在石堰村、悔溝村同步推進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工作,用 “交建溫度” 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。(1)全覆蓋摸排建臺賬。石堰村采取“入戶走訪 + 電話隨訪 + 部門數據比對”三維排查方式,對全村95戶243名脫貧戶、2戶4名監測戶開展常態化排查,詳細記錄家庭收入、就業、醫療、住房、飲水安全等核心信息,建立 “一戶一檔” 動態管理臺賬;悔溝村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對全村農戶實現走訪調研全覆蓋,重點跟蹤脫貧戶生產生活變化,兩村均實現監測無死角、無遺漏。(2)靶向幫扶解難題。石堰村針對排查發現的返貧致貧風險隱患,聯合集團、村“兩委”制定“一戶一策” 幫扶方案,通過推薦就業崗位、扶持特色產業、落實低保兜底等措施,及時化解返貧風險,截至目前全村無一人返貧致貧;悔溝村聯動集團派出單位與社會愛心人士,爭取專項資金2萬元,重點解決困難學生就學費用和高齡老人日常照料等問題,有效緩解困難家庭經濟壓力。(3)常態化回訪暖民心。石堰村建立“每月回訪、每月研判”工作機制,累計開展回訪120余次,收集并解決群眾訴求15條;悔溝村在重要節日節點,為74戶脫貧戶送上大米、清油等慰問物資,將黨和政府的關懷精準送達群眾心坎,兩村均以務實舉措贏得群眾“信得過、靠得住”的良好口碑,黨群干群關系持續密切。
基建補短板破瓶頸,雙村暢通發展 “快車道”。依托集團在交通建設領域的專業優勢與資源整合能力,工作隊聚焦兩村“出行難、運輸難”等突出問題,通過“爭資源、建項目、優服務”三步工作法,全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,為鄉村發展打通“血脈通道”。(1)統籌資源定方案。集團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深入兩村調研20余次,工作隊主動對接市、區交通局、發改委等部門,結合村情實際梳理基建項目清單。同時發揮國企資源整合優勢,統籌安排集團所屬設計、施工子公司組建專業技術團隊,為兩村基建項目提供免費勘察設計、方案優化服務,確保項目科學可行、高效推進。(2)建橋通路惠民生。在車嶺鎮黨委政府統籌協調與各方支持下,石堰村成功爭取項目資金350萬元,新建石堰大橋1座及連接道路1.2公里,徹底解決周邊5個村民小組300余名群眾“過橋繞遠路”問題,讓“便民路”直通村民家門口;悔溝村爭取項目資金200萬元,啟動安子山生產道路建設,新建道路2.2公里,解決周邊300余戶、1000余名群眾生產運輸與日常出行難題。(3)修復設施保產業。針對石堰村劉山、鐘灣片區上山道路因暴雨損毀,導致茶葉、果蔬運輸受阻問題,集團快速籌措資金54.2萬元,組織施工隊伍對道路7個水毀點、8 處損毀路面進行全面修復,修復道路總長1.5公里,徹底解決農產品“下山難”問題;悔溝村爭取專項資金1.96萬元,修復極端天氣損毀的大型戶外廣告牌,修復后成功對外出租,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.8萬元,實現閑置資源高效利用。
產業賦能強造血,雙村實現 “增收共富”。駐村工作隊圍繞“強村富民”核心目標,結合兩村資源稟賦,以“產業培育+ 渠道拓展”為抓手,推動村集體經濟與農戶收入“雙提升”。(1)技術賦能傳統產業。石堰村邀請區農業農村局專家進村入戶,開展茶園改良、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培訓4次,指導農戶優化種植結構,改良茶園面積108畝,經測算,參與農戶戶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;悔溝村高質量完成182畝土地“退茶還田”整改工作,打造連片種植產業帶,為后續發展糧食作物、特色經濟作物預留空間。(2)特色養殖擴路徑。石堰村籌措幫扶資金8.3萬元,為15戶脫貧戶、監測戶免費發放雞苗588只,配套提供養殖技術指導6次,帶動農戶發展家禽養殖,戶均年增收3000余元;悔溝村為30余戶有需求的脫貧戶免費提供雞鴨鵝苗,助力發展特色養殖,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。(3)抱團發展強集體。創新“村企合作 + 抱團發展”模式,石堰村聯合岱宗村、悔溝村組建村集體經濟聯盟,與集團食堂建立長期食材供應合作關系,截至目前累計供應蔬菜、肉類等食材,實現銷售額 25萬余元,村集體經濟盈利3萬余元;同時,集團所屬各子公司協助兩村銷售茶葉200余斤,實現增收4萬余元,切實打通農產品“從田間到餐桌”的供應鏈閉環。悔溝村還整合本村及周邊村特色資源,簽訂集體經濟抱團發展協議,成功與北附學校、車嶺鎮政府等單位達成農業訂單合作,健全“企業+村集體+合作社+農戶”利益聯結機制,吸納1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并享受分紅,戶均增收3000余元,預計村集體經濟年增收4萬元,兩村均實現從“輸血”到“造血”的根本性轉變。此外,集團工作隊還在兩村同步推進民生服務升級,悔溝村依托區農業農村局資源,完成26戶衛生廁所改造,爭取專項資金60萬元為11組48戶農戶建設標準化化糞池,從源頭減少面源污染;悔溝村協調集團派員單位在村民集中居住區、籃球場、主干道新建32盞路燈,既保障村民夜間安全出行與學生上下學安全,滿足夜間運動需求,也為突發應急事件處置提供便利,提升鄉村治理保障能力;石堰村聯合集團派員單位協調醫療、教育機構,組織健康義診2次、免費體檢1次、捐資助學1次,惠及群眾200余人次,切實將民生福祉落到實處。
下一步,雅安交建集團將持續深化駐村幫扶工作,在黨建引領、基建完善、產業發展上再加力,在駐村保障、隊伍建設上再優化,全力支持工作隊錨定“千畝糧經新石堰”“宜居宜業新悔溝”建設目標,與兩村村民攜手并肩,以更實舉措、更強力度推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,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更多國企力量。